11月21日上午,2022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5G赋能双碳 构建低碳未来”5G+双碳分论坛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出席本次论坛并作了题为 《加速碳中和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协调推进湖北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旨报告。
王焰新表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碳中和与数字经济是其中两大变量,实现双碳目标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根据中科院相关研究,我国碳排放需要从2030年的100亿吨骤减至2060年的25亿吨,这将引发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众多领域的结构性改变,需要百万亿级的新增投资,还需要推动千万亿级的存量资产从高碳向低碳安全转型。碳中和还将彻底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形成绿色低碳生活的新风尚。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驱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推动我们国家经济转型的新引擎。“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仍然保持较高增速,到2030年,数字经济体量有望突破百万亿大关。我们已进入碳中和与数字经济并驾齐驱的新时期,数字技术将赋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经济将驱动低碳转型,碳中和与数字经济都将对现有产业进行重新发明和重新创造,并开始交叉融合,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在谈到碳中和与数字经济交叉的问题时,王焰新表示,作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热点主题,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如5G基站、超级计算机、芯片等都会产生碳排放。其次,数字经济也会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在提质增效过程中降低其他行业的碳排放。从数字经济与碳中和协同发展来看,一是生产数字化后,大幅度提高了原材料利用效率,降低了能耗。二是大幅降低了交易费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活动和生产。三是提升了治理效率和金融效率,数字城市与数字工厂的普遍建设,将让治理更加透明,让绿色金融、碳金融更好发挥引导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碳中和会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断出现5G+工业、5G+碳汇、5G+碳普惠、5G+能源等。在社会领域,5G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和习惯。在碳普惠场景下,政府和企业打造覆盖全社会的碳信用体系,记录各个主体一点一滴的低碳行为。
王焰新强调,在碳中和与数字经济不断交叉互动的背景下,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碳中和与数字经济如何实现更深度融合。在政策层面,需要推动碳中和与数字经济的顶层设计融合。在产业层面,应对碳中和领域的数字产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减污降碳、提质增效部分进行定向引导和扶持。碳中和领域的碳资产管理、智慧能源管理、虚拟电场、碳汇和碳排放、摇杆监测、智慧电网和智能电网等技术研发试点推广都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在市场层面,我国碳市场已基本成型,要充分利用碳市场推动实体经济与碳中和融合,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稳定碳价、活跃交易、丰富交易产品,鼓励更多主体处理参与碳市场。在要素层面,数字经济核心要素是数据和数字技术,双碳也存在很多宏微观数据,但现有大部分双碳数据都没有发挥减排和市场价值。应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原则,在保护政府、企业和个人隐私以及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分级分类有序推进部分领域的双碳数据流通使用,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打通各单位的数据壁垒,建立健全双碳数据监测采集系统。在支撑层面,数字经济和碳中和对于科技创新和人才需求具有高度相似性,根本特点就是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教育。碳中和与数字经济对于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教育提出了很高要求,高等学校必须担负起为碳中和、数字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的历史重任。在场景层面,数字经济和碳中和都依赖场景来进行技术创新与扩散,二者有很高重合度。应利用全国碳城市试点等机会,丰富碳中和与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大力推动二者在同一场景的贡献与融合,实现创新与增长的合力。
王焰新在总结时表示,碳中和与数字经济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两大变量,协同效应显著。碳中和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条件成熟,需求迫切,市场广阔。湖北正致力于发展数字经济,面临较大的碳达峰碳中和压力,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建议从政策、产业、市场、要素、支撑和场景六个层面协同推进,做好顶层设计,优化创新生态,加速碳中和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数碳”万亿新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