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怀民表示,“东数西算”不是简单把计算挪到西部,而是依托这些基础设施创新更多应用场景,带动技术突破。要在应用场景牵引下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通过应用场景的创新牵引技术组合的创新,实现更广泛的技术突破。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表示,要实现“东数西算”,仍有诸多技术难题要攻关,例如分布式计算尚未完全解决。“东数西算”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综合性的资源优化和共享,通过基础设施的部署和其它技术准备,加快西部转型发展,拉平中西部发展差距。
CNCC2022新闻发布会线上会议
10月12日,在CNCC2022(2022中国计算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长梅宏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要实现“东数西算”,仍有诸多技术难题要攻关,“东数西算”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综合性的资源优化和共享,通过基础设施的部署和其它技术准备,加快西部转型发展,拉平中西部发展差距。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发展主轴,也是世界趋势。这一轮数字经济的形态会对人类文明产生颠覆性变化,就像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新焦点。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达到130EFLOPS(每秒一万三千亿亿次浮点运算)。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已正式全面启动。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已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CNCC2022大会主席王怀民表示,我国正在推进算力资源部署,建设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算力网,这是推动数字经济的新基础设施,具有超前性。这些投入要能够在我国数字经济中发挥效用,就必须有相应的技术突破和创新。要在应用场景牵引下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通过应用场景的创新牵引技术组合的创新,实现更广泛的技术突破。
“东数西算”不是简单把计算挪到西部,而是依托这些基础设施创新更多应用场景,带动技术突破。王怀民表示,“在这样一个适度超前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下,能够和既有基础设施有效组合,未来在人、机、物融合发展的万物智联应用场景下发现更多技术突破的真问题,引导学术界、产业界解决真问题,促进我国信息技术发展。”
“东数西算”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综合性的资源优化和共享。梅宏对澎湃新闻表示,“传统的信息化作为工具使用是锦上添花,功能是提质增效,也就是你需要什么我就给你做什么。但如果仅仅走这条路,西部的信息化需求相对弱。在西部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现在谈的是信息技术引领社会发展,通过基础设施的部署和其它技术准备,加快西部转型发展,拉平中西部发展差距。”
要实现“东数西算”,仍有诸多技术难题要攻关,例如经典问题分布式计算尚未完全解决。分布式计算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研究方向,它研究如何将一个需要巨大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若干小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多个计算机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结果。
“严格意义上讲,不存在算力调度。”梅宏表示,不能用电力调度的方式度量计算。“计算机一旦落地,要送任务、送数据,带宽就是问题。”此外,按需组合算力资源就要用到软件定义方式。“东数西算”在实施过程中既有传统技术问题,在新场景中延伸也会产生新的技术难题,包括数据安全等。“很多问题会在中国的应用场景中独创出来,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就得解决问题。”
加快推动算力建设,将有效激发数据要素创新活力,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梅宏认为,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发展主轴,也是世界趋势。这一轮数字经济的形态会对人类文明产生颠覆性变化,就像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一种新经济形态的诞生,核心是什么?核心是数据,怎么把数据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目前仍有诸多挑战,例如数据确权既有制度问题,也是技术问题。
此外,我国数字化转型存在“三不”现象:不想、不敢、不会。“不想”是指囿于传统观念和路径依赖,对科技发展趋势的理解和认识不足,甚至对新技术的应用持抵触情绪。他认为,数字化转型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首先要解决观念转变。“不敢”是指面对转型可能带来的阵痛和风险而不敢率先探索,期待他人先吃螃蟹,降低自身投入风险,故而就地观望、踌躇徘徊。“不敢”主要因为转型成本高,梅宏呼吁政府要积极主动帮助中小企业走出瓶颈,用成功案例指导数字化转型。
CNCC2022于12月8-10日在贵阳市举办,大会主题为“算力 数据 生态”。大会共设15个特邀报告、3场大会主题论坛,120余场前沿技术论坛等。特邀报告讲者包括1位图灵奖获得者、5位院士。技术论坛内容涵盖计算+、人工智能、教育、云计算、安全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