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养的小狗总掉毛,买了扫地机器人后,全家人基本从扫地、拖地等家务中解放出来,省下不少时间。”家住北京市海淀区蓟门里社区的王先生一年前购买了一款扫地机器人,“充电快、吸力大、清洗效果好,非常方便。”王先生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技术含量较高,具备自动避障、分区打扫等功能,性价比高,维护成本低,占地空间也不大,“家务劳动实现了智能化”。
现在,人们居家打扫卫生有了更多选择。技术不断进步的扫地机器人,无论是基础的清洁工作,还是各种贴心周到的附加“服务”,都能让用户省心省力。扫地机器人正走入更多家庭,成为居家清洁的“好帮手”,给家务劳动带来新的“打开方式”。
历经三代实现“认路”
启动开关,让扫地机器人在家里“转转”——每隔几天,测评博主“西红柿炖番茄”王渔斌就要重复一遍这个操作。他既是产品测评人,又是扫地机器人的忠实用户,“家里的小孩总把纸屑、橡皮屑弄到地上,而且散落范围较大,扫地机器人能吸起这些垃圾,还能‘照顾’到房间的边边角角,很实用。”
然而几年前,国产扫地机器人相关技术远不及今日,产品被视作“鸡肋”,“能用”但不“好用”的情况较普遍。其中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机器人遇到障碍物总直撞上去,用户不得不手动搬开,才能让它继续工作。
对于这个“痛点”,石头科技副总裁程飞介绍,主要是产品的避障性能做得不够好,导航能力差。换句话说,扫地机器人来到一个房间,不能提前感知远处的桌椅家具和墙壁,无法先行规划前进路线。
“事实上,扫地机器人从诞生到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赖于导航避障技术的发展,这意味着导航避障是产品好用与否的大前提。”程飞说,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行业内前两代扫地机器人都略显笨拙。2016年,石头科技把算法与激光雷达结合起来,通过激光绘制房间轮廓、生成清扫路线,扫地机器人就此进入第三代发展期——导航建图式阶段,由于使用激光避开了障碍,哪怕在漆黑一片的屋里,扫地机器人仍能轻松打扫。
“正是这种在环境复杂的房间里自主清洁的能力,让扫地机器人‘赢过’吸尘器和手持洗地机,收获了大家认可。”王渔斌说,“清洁能力非常重要,但只有在精准辨识障碍物的情况下,扫地机器人才能顺畅发挥作用,否则就只能在小范围内打转,无法‘顾全’整间屋子。”
自2016年起,包括激光雷达在内,多种先进的导航方式应用于扫地机器人,进一步提高了其判断障碍的精度。程飞表示:“技术突破是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数据资源、计算能力和核心算法等底层技术越强大,越能加速扫地机器人行业发展。未来,业内还会开发第四代、第五代扫地机器人,产品‘认路’的能力将更强。”
自清洁功能受青睐
若扫地机器人仅能自动扫地、拖地,还不足以解放双手。王渔斌说,完成清扫,后续还要人工频繁介入,就应了很多人吐槽的“扫地机干活,人清理扫地机”。“所以实现扫地拖地自动化后,大家希望它能自己清洗拖布、自动换水。”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扫地机器人附带的方形基站里,就隐藏着品牌对这一诉求的回应。云鲸智能首席营销官阎乐介绍,云鲸研发了会自动清洗拖布的扫拖一体机器人——云鲸J1。它的基站里有两个水箱,分别储存清水、收集脏水。清水通过管道喷洒到脏拖布上,拖布像被用洗衣板搓洗一样,在基站内由条形和点状凸起组成的“清洗肋”旋转清洗,接着剩余污水被回收至污水箱里。
“自动上下水是扫地机器人行业在技术维度的一个突破方向,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洗衣机、洗碗机等涉及水的家电产品都具备自动进排水功能一样,扫地机器人最终也要实现自动换水,减少人工干预。”阎乐说。
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不具备自动清洗拖布、自动烘干等自清洁功能的扫地机器人市场占比高达63.5%,而到今年上半年,这类产品仅占16.2%,从一个侧面印证了用户对自清洁功能的青睐。
正深度融入家庭物联网
如果说之前,各大品牌瞄准的是完善清洁、导航避障、自清洁功能,那么如今,大家比拼的就是谁的产品功能更丰富、更细化。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指出,得益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日渐成熟,扫地机器人行业进入蓬勃发展期。产品在传统家电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附加功能,并且愈发多样化、个性化,让广大用户惊喜连连。
近些年,不少用户有了边拖地、边给地面消毒的需求。各大扫地机品牌或研发除菌拖布,或在清水箱中放置清洁片。有的用户希望扫地机更智能、好玩,各品牌又在人机交互上下功夫。“去沙发下面扫扫”“吸力调到最大”“切换安静模式”,点开手机APP,仅凭语音就能指挥扫地机;“今天天气如何”“现在几点了”,一问一答,扫地机器人化身“生活小助手”……越来越多新花样丰富了用户体验。
扫地机器人是小家电,同时也是服务机器人的一个品类,未来将走向何方?程飞表示,随着服务机器人逐渐成为5G技术应用的最佳载体之一,扫地机也将在现有基础上集成更多智能功能,深度融入家庭物联网,为用户生活增添更多科技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