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张新生:走出连接 走向未来
作者 | C114通信网2022-04-18

<编者按>新技术连接新未来!从云游戏到工业机器人,从智慧灯杆无人驾驶,数字化转型汹涌澎拜,智能连接时代未来已来!面向智能连接时代,产业链应该如何把握新机遇、释放新动能、助力新增长;为此,C114策划推出了《新技术连接新未来》大型专题,广邀行业顶尖专家为您解读,探索无线连接的未来!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常务副理事长张新生。他是如何看待行业过去近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立足当下,他是如何看待5G产业发展的成绩与不足,5G应该如何与垂直行业发生“化学反应”?面向6G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又将如何持续演进,在全社会的数智化转型中释放出更大价值?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张新生:走出连接 走向未来

回望:从“一朵金花”到“平分天下”

作为行业“老兵”,张新生可以说是国内移动通信产业蓬勃发展的全程见证者、参与者与推动者,经历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崛起历程。

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更加快捷高效的通信连接就成为人类矢志不渝的追求。现代移动通信以1986年第一代通信技术(1G)发明为标志,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之一。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在1G时代基本是缺失的。

张新生回忆,面对旺盛的市场需求,在国家“八五”通信发展规划中,我国正式启动了2G技术的科研开发工作。按照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规律,研发工作分为无线接入和交换两个方向同步推进。虽然从市场角度来看,当时我国还处于“七国八制”的产业发展初期 但前期的科研投入却是一朵产业金花,培养的一批宝贵的人才,成为了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移动通信在国内的爆炸性增长和需求,极大增强了产业链的信心,“到了3G时代,我们开始认真思考,如何抢占战略制高点,推动产业持续成长。我们大胆提出了一个愿景,能否做出一个国际标准来?”在1998年的“香山会议”上,TD-SCDMA登上了历史舞台,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2000年5月16日,TD-SCDMA被ITU正式批准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1年3月16日,TD-SCDMA的全部技术方案被3GPP正式接纳。

TD-SCDMA跻身国际标准,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面对依然薄弱的移动通信产业基础,产业化与商业化是一条更艰辛的路。“当时,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三分天下有其一’。”张新生说。在他看来,TD-SCDMA产业化面临的最大难点在于芯片与终端;最终,在TD联盟+TD论坛+技术专家组“三驾马车”的推动下,在产业生态的协同努力下,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与推动体系,我国成功实现了TD-SCDMA的大规模商用。

其实,不仅仅是TD-SCDMA,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WCDMA和CDMA2000在国内也得到了不错的发展。但3G标准本身却面临着历史的拷问,“3G的真正需求在哪?”这也是张新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3G的使命在于互联网,但在标准与关键技术的设计上,3G却很难满足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需求。”这也就注定了3G尴尬的结局。但对于国内3G的发展,特别是TD-SCDMA标准的产业化,张新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通过TD-SCDMA商用,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实现了系统设备、终端、芯片的全产业链突破。

移动通信的发展,历来都是“使用一代,建设一代,研发一代”。张新生指出,相关部门在2005年就启动了4G发展战略规划,明确了在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发展4G的顶层设计。“TDD和智能天线都是很好的设计,再加上OFDM等新技术理念,我们推出了TD-LTE。”以推动形成全球技术共识为目标的的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也在4G发展战略规划启动之初应运而生。

在4G时代,TD-LTE和LTE FDD成为了全球4G两大技术标准,实现了“平分天下”。作为有史以来在中国发展最快的移动通信技术,TD-LTE在正式商用一年的时间里,无论是运营商的网络部署还是用户规模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进一步带动了全产业链的群体再突破。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张新生:走出连接 走向未来

当下:从“改变生活”到“改变社会”

张新生指出,从第1代到第4代移动通信技术,围绕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而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不仅仅是传输速度的大幅度提升,更在可靠性及时延方面有根本性的改变,为5G从“改变生活”走向“改变社会”奠定了基础。

作为首个全球大一统的移动通信标准,5G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GSA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2月底,已经有209家运营商在83个国家/地区推出了符合3GPP标准的5G服务。在国内,5G更是处于全球领先的态势,截至2月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150.6万个,5G套餐用户超过了7亿,5G套餐用户渗透率已经超过45%。

可以说,5G 2C的基本盘已然稳固。但在张新生看来,5G依然是任重道远。“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也是5G产业的发展机遇与历史使命。”

5G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是释放5G潜能的唯一路径,但绝非易事。现在的5G网络与生态能否支持?垂直行业的数字化水平与变革意愿是否强烈?设备商/运营商能否理解垂直行业的业务生产流程与痛点?碎片化需求下如何实现规模复制?长改造周期下如何确保投资回报率?这都是5G在2B市场中需要回答的问题。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张新生:走出连接 走向未来

张新生指出,5G要想释放其巨大潜能,就应该走出连接的窠臼,构建以无线技术、网络技术、终端技术、应用技术整体综合在一起的全新生态系统。“2021世界5G大会提出的‘5G深耕,共融共生’的理念,就是因为我们发现,5G要想成功,就必然需要深耕,在2C/2B两个市场同步深耕;要想具备深耕的能力,就必须要共融共生,实现技术融合、产业融合和生态融合,最终实现5G融合应用。事实上,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在张新生看来,融合分为几个层面。首先是CT和IT的融合,CT网络吸收IT弹性、灵活等技术特点,解决了比特传输和信息数据驱动下的数据应用实现价值问题 比如在5G核心网中,就普遍采用了虚拟化和云化的设计理念。其次是ICT和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的融合,提升传统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新型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比如在现在5G网络中就大量引入了AI能力,用于网络规划与运维。第三是ICDT和OT的融合,结合垂直行业的业务生产需求,向确定性网络演进,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

张新生强调,垂直行业的5G融合应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是产业生态问题,需要包括芯片、终端、系统设备、运营商、行业用户等在内的5G全产业链群策群力。

其中,张新生高度关注终端和边缘两个子生态。张新生认为,如何强调终端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在2C和2B两个市场上,5G终端都需要持续创新。2C侧,5G终端需要更多形态,充分激发泛在场景下5G大带宽、低时延的特性,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2B侧,5G终端则需要持续降低成本,增加行业属性,为5G融合行业应用奠定基础。智能边缘则是5G行业应用的另外一个重要抓手。张新生指出,围绕着边缘计算,“共生”是必然选择。ICT行业应该对垂直行业心存敬畏,“要想垂直行业之所想,才能解决痛点问题。”

未来:从5GA走向6G的“星辰大海”

5G方兴未艾,6G崭露头角。3GPP组织计划将于2023年开展对6G的研究,2025年下半年开始对6G进行标准化,并且通信先进国家已经相继启动6G研发。按照“商用一代,研发一代”的传统,现在谈6G绝不是为时尚早。

未来移动通信论坛张新生:走出连接 走向未来

但从5G迈向6G,并非一蹴而就。在5G已经开始商用的今天,5G技术还在不断向前发展。3GPP在2021年4月27日会议上正式将5G演进的名称确定为5G-Advanced。同年12月的会议则确定5G-Advanced在R18中的研究课题。5G-Advanced将为5G后续发展定义新的目标和新的能力,通过网络演进和技术增强,使能5G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

在张新生看来,5G-Advanced是5G发展的必经阶段,跳过5G发展6G基本上是不现实的。5G-Advanced极大提升了5G网络的性能,也扩展了5G网络的应用场景,对于发挥5G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更大价值夯实了基础。

面向6G演进,张新生强调,需要延续过往的成功经验,既有优势的基础上发展6G。在今年未来移动通信论坛举办的全球6G技术大会上也可以看出,当前,围绕着6G愿景,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

张新生指出,在走向6G的道路上时,要清楚的意识到——6G和5G相比,构建要素大有不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要素作为支撑,没有要素就无法进一步发展。因此,在研发6G之前要首先把要素确定下来,才能确定哪些关键技术是6G发展中关注的重点。

回顾波澜壮阔的移动通信30年,产业界一直在围绕着频效、频谱与密度等三大要素进行创新,努力提升频效,扩展频谱以及引入多天线技术来进行空间复用。从最初的2G到现在商用的5G,频谱从低频走向了中频,毫米波的引入也提上了日程;编码与调制解调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革新;而以Massive-MIMO为代表的多天线技术更是极大提升了网络容量与性能。而这一切的创新,都赋予了连接更多的可能性,也创造了多姿多彩的移动通信产业生态。

张新生表示,6G时代的要素资源出现了极大扩展,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数据、算力和能量,这六大要素共同构成了充满无限可能的6G。“什么是6G,如何实现6G,业界还在讨论之中。但6G不是5G的简单扩展,6G将融合连接、感知、计算与AI能力,打破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边界,6G网络不仅有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还要有KVI(Key Value Indicator),为更多的市场和垂直领域提供服务。


热门文章
据塔斯社特别通讯员报道,宇航员奥列格•阿尔特米耶夫和丹尼斯•马特维耶夫将于4月18日晚上在国际空间站的当前探险中首次进入开放空间...
2022-04-18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