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烦了“数字化转型”?那是因为还不了解本质
作者 | 物联网智库2022-03-10

面对奔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独木难成林,无论企业还是渠道体系,都要顺应市场需求变化与技术升级趋势,不断扩大生态圈,加速构建数字生态。

听烦了“数字化转型”?那是因为还不了解本质……

随着AIoT迈入产业增长期,加之新冠疫情突发所带来的种种考验,“数字化转型”这个词仿佛迅速一跃站在了镁光灯下,成为各大展会、论坛的“座上宾”。

对以制造业为首的、最早一批踏上转型升级征程的先头军而言,业内普遍已经完成了最初级的设备网络化、数据可视化以及业务上云等一系列数字化转型举措。那些已经完成了业务升级的企业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利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实际生产痛点、降本增效,还在观望转型趋势的企业也在持续挖掘深层需求。

“数字化转型”持续向纵深跃迁、触及企业核心业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搞清楚两件事:

一是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二是自身转型需求是什么?

本篇文章尝试通过最早启动转型升级的工业实践来探寻答案。

深挖数字化转型本质

几年前,以工业4.0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仍处于理论层面,经过数年的大浪淘沙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转而回归工业的本质,即提质、降本、增效。

从“概念纠结期”到“价值追求期”的跨越看似一盆“冷水”,泼向那些飘在空中的数字化转型口号,实则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企业对于工业生产背后的逻辑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更加明确该如何基于这套逻辑应用数字化技术,而非生拉硬套其他工厂的落地解决方案。

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讲,工业数字化转型就是基于对工业场景运营背后逻辑深刻、清晰的认知,然后把它们以数字语言表达并建立数字模型,最终以更高效的运算能力协助企业客户进行决策。数字化转型需要以数据驱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设备维护、客户服务等全价值链。

2021年12月28日,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听烦了“数字化转型”?那是因为还不了解本质……

从顶层政策中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趋势,中国工业数字化进程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转型升级的规模化开始加速,数字化创新模式正从一家企业的单点突破走向产业生态的融合共振。

这一转变无疑也将对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是要专业水平高,以应对细分领域的精细化需求;另一方面是要开放、融合,构建产业互联的数字化生态。

瞄准企业转型切实需求

数字化转型落地之初,企业普遍聚焦内部生产体系与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而将目光转向了工厂的生产线,通过引入智能传感器/控制器、MES等进行工厂数字化升级,极大地提升了产线效率,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供应链在重压之下暴露的积累不足、供应周期长、柔性差等一系列痛点。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打通“产—供—销”全产业链的重要性,“产业互联”便成为了工厂业务升级之后的更深层次转型需求。

基于多年的制造业服务经验,美云智数CEO余海峰表示,“有实力的制造企业正在通过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缩短交期、改善品质,以突破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向中高端制造业转型。”

以光伏行业头部企业隆基股份的数字化转型为例——随着光伏技术创新与度电成本持续下降,加之全球合力推进“双碳”建设,光伏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作为市值千亿的行业领头羊,隆基股份准确地抓住了数字化转型机遇,通过智能制造平台,以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为基准,不仅实现了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与数字化,更是将公司的“销-产-供-服”产业链全面打通。

听烦了“数字化转型”?那是因为还不了解本质……

具体而言,自2019年与美的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后,隆基股份基于美云智数的工业仿真、数字化采购、数字化质量管理等数字化解决方案,针对其制造端,实现了标准统一的透明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针对其供应链,实现了供需智能化、订单可视化、计划一体化、决策数字化,用数据拉通产供销业务流程,优化资源配置。

据悉,通过企业全价值链数字化的持续建设,隆基股份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制造的转型,大供应链数字提效显著:人均制造效率提升超过10%、物料交付周期提升68%、物料库存呆滞减少57%、生产管理效率提升超过50%、WIP(在制品)周转时间缩短57%、全品类全流程供应链实时联动在线,拉动9000多家供应商。

打造产业互联的“长板木桶”

纵览隆基股份数字化转型成果数据,其背后是一个完整的产业互联生态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B.P 商业伙伴创始人兼总裁国秀娟曾这样描述产业互联的数字生态——每家企业都可能存在短板,但在构建数字生态时,所有企业都会拿出自己的长板来参与其中,所以数字生态是“长板木桶”

海纳百川,博采众长。产业互联生态贯穿“供产销”全产业链,很难有一家企业能够大而全的覆盖所有专业知识,所以就要求生态企业专注自己的“长板”,扩充长板边界,充盈生态。而这也与美云智数日前举办的渠道生态融合大会的主题不谋而合,即“有界有为,共创共赢”

“有界”是指美云智数持续深耕自身具备优势的领域,“有为”是指在优势领域输出最有价值的精品解决方案,“共创共赢”则无需赘述,是指与业内同样具备深厚专业能力的企业合作,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美云智数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智造和产业互联的软件/云服务供应商,以“数字化落地+数字工厂建设”能力为底座,成就产业互联。而在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的数字生态合作模式,也恰恰打破了数字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赋能边界。

以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铁骑力士的数字化转型为例——铁骑力士集团于2020年3月启动了“533数字化项目”,通过建设研发、营销、供应链、财务、人力资源五大平台,推行产业链协同、全价值链拉通、经营透明三大变革。

听烦了“数字化转型”?那是因为还不了解本质……

早在2016年,铁骑力士便与MTC麦汇集团达成合作,实现了饲料板块的SAP项目转型;2019年,铁骑力士决定进行全集团的信息化改造,但这个亿级项目其实已超出了麦汇集团的赋能边界,所以选择与美云智数携手,以各自的“长板”共同服务铁骑力士,从而便有了“533数字化项目”,在18个月的时间内将一个大型集团公司内的几十套系统重组,打造集团级的标准和语言,拉通业务流程。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美云智数在农牧行业的首个全价值链项目,其依托美的集团在数字化演进过程中沉淀出的转型方法论,可以为畜牧行业提供大量的制造业知识经验、软件、硬件、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这不仅是美云智数打通工业与农业数字化赋能边界的重要探索,更进一步体现了产业互联生态的特殊意义。

工业软件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

“产业互联网是下一站,工业软件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这是余海峰在深入观察产业趋势后作出的判断,产业互联网发展形态之下,企业必须将内部独立的工业软件衔接起来,实现研发端到制造端的全业务流程集成和贯通,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采购、物流、供应链等业务系统的集成与协同。

在此背景下,美云智数在渠道生态大会上亮相了五大核心重磅产品,涵盖数字化制造、数字化采购供应链、工业仿真、业权一体、数字企划等领域,并打造具有现代工业时代属性的技术底座和中台,以“双金字塔”模式闭环驱动产品成长,与渠道共同创新产品,打造融合解决方案,建立合作共赢的渠道开放生态。

余海峰表示,市场呼唤带“灵魂”的工业软件,数字化转型产业呼吁具备专业能力、能够融入产业互联生态的解决方案。基于此,美云智数开放六大伙伴合作模式,涵盖商机探索、产品代理、咨询服务、方案融合、技术共创、交付服务,预计到2022年底,招募1000+渠道生态伙伴,构建数字生态;向20000+目标企业推广、普及数字化转型经验。

听烦了“数字化转型”?那是因为还不了解本质……

据预测,2022年超过50%的中国经济将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或受到数字化的影响。面对奔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各行各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独木难成林,无论企业还是渠道体系,都要顺应市场需求变化与技术升级趋势,不断扩大生态圈,加速构建数字生态。如何快速打开增长的空间?将是未来之战。


热门文章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联合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成都发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发起“城势而上”线上高端论坛第二季,17位来自国内顶级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4场“
2022-03-10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