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特辑|2.6亿老人的养老难题,AIoT如何助力?
来源 | 物联网智库2023-10-24 10:43:57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九九重阳节。二九相重,数字中九最大,九九又有谐音久久的意思,取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之意,所以重阳节也被定为敬老节、老人节。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

一年一度秋风劲,又是九九重阳节。二九相重,数字中九最大,九九又有谐音久久的意思,取祝福老人健康长寿之意,所以重阳节也被定为敬老节、老人节。

卫健委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736万人,占总人口的18.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056万人,占总人口的14.2%。


图片


图:2012年—2021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图片


图:2012年—2021年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及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显然,老龄化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并且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高龄、失能、独居、留守等老年群体的不断增多,也催生出养老的万亿级大市场。然而,传统的养老模式无法全面适应当前的养老需求,寻求新型的多元复合治理手段解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成为趋势。除了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之外,借由AIoT等最新科技手段实现智慧养老,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由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及: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健康及养老领域的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提升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面对智慧养老大市场,AIoT产业玩家们都在积极布局,或是开发创新的智能硬件,或是打造相关的智能化场景。借此机会,本文来盘盘智慧养老细分赛道的无限可能。

关注空巢老人的人身安全

在老人群体中,养老问题最大的是独居、空巢老人。官方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过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70%。即使按照50%的最低比例来计算,目前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也超过了1.3亿人。

1.3亿独居和空巢老人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意味着这么大群体的老年人长时间无人陪伴和看护。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独居和空巢老人无法获得专门的商业养老服务,因此居家和社区养老成为核心的手段。如何能在居家空巢老人发生意外时,让外地的亲人或就近的社区人员及时得知消息,正是AIoT技术能够大显身手的地方。

NB-IoT智能水表

今年3月,通用水司为戚墅堰街道孤寡老人安装的292户智能水表已交付使用,开启了“智能水表+大数据”守护独居老人模式。早在2020年,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就为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水表、烟感报警、红外监测等系统,来促进智慧养老的落地。

智能水表等设备均通过NB-IoT低功耗蜂窝网络接入,开机即联网,保证持续获取数据。NB-IoT具有覆盖范围广、可靠性高、安全可靠、成本低、功耗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于抄表这种场景,而智能水表也是NB-IoT第二个突破千万级连接的智能终端。

借由智能水表——第一,水表通过NB-IoT每半个小时会自动收集一次用水量数据,上传到相应APP,实现流量数据及时查询,一旦发现高水量异常,APP就会对异常水量发出处理提醒,使用者、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用户是否存在用水设施漏水,是否有龙头忘记关等情况,进而立即通知用户,避免经济损失。

第二,APP与街道指挥中心物联网平台联动。智能水表可根据用户用水人口、用水习惯、历史用水量等信息,自主设置低用水报警模式,如果在设置的时间内水表读数低于0.01立方米,水表管理后台就会立即启动预警报警系统,并发送至街道指挥中心,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向老人所在的社区网格员或志愿者“派单”,由专人上门查看老人生活是否有异常情况。

第三,通过绑定智能水表APP,子女可以远程掌握居家老人生活情况,根据用水信息判断老人生活是否异常,及时联系、沟通。

NB-IoT防疫门磁变身“报警器”

大家应该还记得,新冠疫情期间,当需要对确诊/密接人员进行封控隔离时,传统的“贴封条”、“锁大门”手段存在严重的落后性,无法切实保障封控的有效。基于NB-IoT移动蜂窝物联网连接技术的智能门磁,具备“打开报警”、“超时报警”、“人流统计”等功能,结合大数据和泛在感知技术,能有效对居家留观人员的活动轨迹、动态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大幅提升了监管效率。因此,NB-IoT智能门磁当年一度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产品。

如今,这批在疫情结束后闲置的门磁正在被发掘其他用途,即安装在小区独居老人的门上,变身为“关爱门磁”。比如,在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电子门磁与“镜心办”小程序相结合,小程序后台对开关门时间进行数据监测和分析,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独居老人的“云守护”。当老人24小时没有开关门动作时,“镜心办”小程序将发送预警短信给工作人员,提醒工作人员上门查看老人情况。此外,预警短信还可发送给老人子女或监护人,方便老人子女或监护人及时了解老人生活动态。

值得一提的是,门磁不光是可以安装在门上,北京市顺义区某社区直接将门磁报警器改造成了空巢老人报警器,即用胶带将原先分别安装在大门和门框上的两部分粘在一起,再安装好电池,然后由老人随时携带在身上,一旦老人遇到紧急情况,只要掰开门磁,就会自动发出报警信息到指定联系人的手机上。

居家养老实现远程健康监测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慢性病高发也成为老龄化社会的一大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而慢性病需要长期健康监测和长期药物治疗,在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等战略背景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可穿戴设备进入养老行业。

智能手表监测健康

从医疗健康角度出发,血压、血糖、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睡眠都是衡量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睡眠指标监测已经成为当下智能手表/手环的基础功能,以苹果、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以及以松拓、佳明、卡西欧为代表的手表厂商均已在其智能手表/手环上实现了成熟应用。

血压方面,华为早在2021年底发布的智能手表进行了血压测量的创新。以微泵加压+PPG技术测量血压,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但其在产品注解中也明确标注了——所提供的健康数据及建议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和治疗依据。

而利用智能手表进行无创血糖监测却成为久久不能被攻克的难题。此前,“扎针”是长期监测血糖含量的最普遍且有效的方法。虽然有一些新技术出现,例如将设备通过软针插到上臂就可以持续监测血糖变化,但“扎针”这一步骤依旧不可避免——所以人们一直在探索如何实现无创监测。

今年3月,根据苹果知名爆料人Mark Gurman和其他知情者的说法,苹果公司在人体血糖监测上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实现了无创血糖监测,并且还实现了设备的初步小型化。

5月,华为举行新品发布会,抢先推出华为WATCH 4系列智能手表,号称“业界首款支持高血糖风险评估研究的智能手表”。在实现无创血糖监测的技术原理上,华为并未给出太多细节,只是表示基于华为TruSeen5.0+监测技术和高性能传感器,独创了高血糖分形算法。

不过,后续有人吐槽称,一方面华为手表监测血糖的操作很复杂;另一方面是手表并不能给出精准的血糖值,而是提供一份高血糖风险评估报告。

所以目前来看,无创血糖监测依然任重而道远。

智慧药盒提醒及时吃药

老年人作为一大用药人群,长期服药、居家用药需求高,但存在不会线上下单、服药依从性差等诸多线上购药和用药障碍。许多企业都在探索如何提高老人用药质量,智能音箱、智能药盒等硬件均在“老年用药”上做了许多尝试。

例如京东的小京鱼智能音箱,有数据收集监测、用药提醒、线上问诊等服务,百度小度智能音箱、阿里“鹿小佳”智能音箱等,均有类似的功能。但是音频提醒和实际执行还存在衔接问题,老人服药的环节还留有空白。

与之相比,智能药盒是更加专业的产品。在美国市场,基于智能药盒这一智能硬件已经跑出了多家新锐公司。比如,MedMinder是一家远程护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为老年人和多重用药患者提供端到端的药房、药物依从性和联网护理解决方案,在2022年8月获得3500万美元融资,此前曾获得超过4650万美元的多轮融资。

其智能药盒有语音提示、提示灯、报警器、发送接收消息、打电话、智能锁等功能,还可以基于蜂窝网络更新患者的剂量摄入情况,护理人员可在线获取患者服药情况。

当然,在智能药盒的设计上,MedMinder只是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技术上壁垒并不大,其真正的核心是O2O配送与智能药盒的联动。该智能药盒设备除了用户可以自己填装药品以外,还可以选择已经配置好的药物托盘上门服务。这种模式有效连接了智能药盒与线上医药,完善了线上医药末端的C端医疗服务未覆盖的问题,让老人服药更安全、便捷、更有保障。

AI+机器人实现护理和陪伴

我们知道,老人由于身体机能逐步丧失,需要亲人或护工的长期陪伴和照顾。然而现实却是——儿女们往往因为工作长期不在家中,优质的护工人员又供不应求。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企业在探索利用AI+机器人的技术来解决这一养老难题。

综合来说,养老机器人可以分为陪伴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康复机器三大类:

陪伴机器人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显示,65.5%的老年人选择独立居住(一人独居或与老伴同住)。同时,国内另一个无法忽视的现象是少子化趋势,未来老人的独居率将越来越高。

空巢、独居老人缺乏子女陪伴,同时大多处于退休或者未工作状态,闲暇时间很多且缺乏社交活动,很容易产生孤独与空虚感,进而危害老人的身体或者心理健康。而陪伴机器人主要是人工智能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的智慧结晶,它既可以是智能语音助手等软件应用程序,也可以是承担照护服务的硬件设备,能够提供生活陪伴、行动辅助、基础诊疗、精神慰藉等多样化养老服务。

去年,优必选科技在发布其全体系智慧养老解决方案时,就发布了一款陪伴机器人产品优颐然。这是一款设计上类似宠物的陪伴机器人,具备日程提醒、用药管理、视频巡逻、带领引路、互动问答等多种功能。


图片


当陪伴机器人优颐然通过场景语义理解和行为识别,感知到老人已经看了很长时间电视,就会主动发起建议,如果外面的空气质量很好、阳光很好,建议他们出去走一走等。

护理机器人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而护理机器人这类产品主要就是针对失能老人研发。按照国际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和洗澡”六项指标,护理机器人的诞生初衷就是为了帮助老人完成这些动作。

在日本,大约有5000家养老院正在试用机器人护理老人。比如机器人公司Cyberdyne制作的腰部辅助套服会对佩戴者身上的生物电信号会做出反应,可在护工弯腰或做抬起动作时提供支撑和帮助。


图片


当病人身体移至床边并有掉下的危险时,床上方的传感器会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在一些家庭中,病人身上佩戴的排泄传感器可监测肠道蠕动,预测病人何时需要如厕。

康复机器人

康复机器人包括外骨骼机器人、日常康复机器人,主要用于老人日常起居以及保健康复。

面对下肢功能障碍的残疾老人,MileBot(迈步)提供的下肢外骨骼康复训练机器人BEAR-H1,利用仿生学、人体工学、机器人技术,通过对患者髋、膝、踝关节提供助力以完成康复训练。在患者穿戴完成之后,BEAR-H1内置的30多种传感器系统可智能跟随他的步行速度和幅度,自动调节助力频率,学习并适应他的步行节奏,从而有效降低治疗师工作强度,提高患者的康复训练效率。


图片


写在最后

综合来看,虽然已有政策大力支持和企业积极布局,但智慧养老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很多老人是当今这个数字时代的“网络难民”,他们没有操作任何智能化产品的经验,所以企业在设计产品和解决方案是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

其一,要增强智能产品适老化设计——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使用需求,推出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等适老化特征的手机、电视、音箱等智能产品。

第二,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围绕老年人获取信息的需求,重点推动新闻资讯、社交通讯、生活购物、金融服务、旅游出行、医疗健康、市政服务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切实改善老年人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的体验。

其三,提升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深入实施“智慧助老”行动,依托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老年大学等,研究编制老年人智能产品应用教程,开展视频教学、体验学习、尝试应用、经验交流、互助帮扶等智能技术应用培训活动,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产品及服务。

毕竟,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希望每个人都能老有所依。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