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产业链缺单问题未解,万亿物联网市场能提供哪些“出路”?
来源 | 爱集微APP2023-01-16 14:56:16
仍在低谷中的手机产业链,正试图用庞大的物联网“网住”转机...

集微网消息 仍在低谷中的手机产业链,正试图用庞大的物联网“网住”转机。

需求锐减、库存飙升、供需失衡......手机从终端到供应链在2022年都过得颇为艰难,虽然眼下已经迈入2023,但能否打破之前的局面或许还是应该打个问号。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同比下降10%,且下行轨迹将持续到2023年。

手机市场前路未知

笔者在近期的采访中,企业展望2023年谈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确定性”。

虽然未来充满变数,但眼下可以看到的是全球经济尚未出现企稳回升的趋势;甚至有机构预判,将会出现更加低迷的景象;这意味着用户不会重拾消费信心,需求端也就没有足够强劲的推动力。因此对于手机供应链来说,市场拐点何时到来、回弹的程度都尚未可知,在此前要做的,就是继续积极地在非手机领域找到机会填补订单缺口。

物联网,一个广而泛的概念。与之相关的终端产品从简易到复杂,应有尽有,对于零部件性能、规格参数等指标的要求也是参差不齐,也正因如此,大大小小的供应商都有机会从中分一杯羹,可以说是时下最符合手机供应链寻求订单的目标。

在2022年V2版IDC《全球物联网支出指南》中,虽然IDC小幅下调了2022年中国物联网市场IT支出规模,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未来五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将保持平稳向好态势。

近期笔者在采访中也不止一家供应商表示:“国内疫情防控政策逐渐放开,关于投资、经济发展目标等方面都有一些变化,即便未来还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我们还是认为大环境相对之前会有一定程度改善。再加上物联网生态还处于发展初期,可挖掘的空间也比较大。”

根据IDC预测,2026年中国物联网IT支出规模接近2981.2亿美元,占全球物联网总投资的1/4左右,投资规模将领跑全球。此外,中国物联网IT支出以13.4%的五年CAGR稳定增长,增速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不过有行业人士指出:“虽然整个物联网市场的规模非常可观,但凭‘一己之力’能与手机市场相比的暂时还没有。再加上物联网生态碎片化问题还没有解决,需求分布都很散,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让产品尽可能多的覆盖到终端。”

“如果只做某个单一细分市场的订单,对于小企业来说可能有余,但是对一二线的大厂来说,根本填不满产线。他们服务的都是一线手机品牌,在进入供应链资源池之前,足够多的产能就相当于一张入场券,所以现在这些供应商已经没有选择订单的权力了。大大小小的项目,合适就要做。”

其实从IDC的数据上看,物联网无疑有机会给产业链注入一些新鲜血液;接下来需要思考的是,超万亿的市场规模需求落点在哪?

政策引导下的新增长点

上述行业人士指出:“其实从宏观政策的变化多少能看到一些关键点。例如国家最新提出的‘加强实体经济,打造制造强国’、‘健康中国’,都反映了2023年的趋势,也就是工业和医疗。在各行各业因用户消费信心下降导致需求低迷的时候,不少工业制造领域的需求还能够保持增长。”

“另外像医疗领域,民众在经历过疫情之后对于生命、健康、自然这些概念的重视程度在持续加深,再加上科技向更多医疗场景渗透,所以这个市场的想象力是非常大的。”

事实上,在上述之外的智慧交通、智慧社区也同样是这块万亿市场蛋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其所言,提升民众医疗水平是我国一直以来持续推动的重点工作,智能化趋势也充斥着民众就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除此之外,我国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让养老这个领域带给产业链的机会与医疗市场旗鼓相当。

如今,用于照顾老人安全、为其提供更优质生活体验感的各类智能设备层出不穷,不仅出现在家用场景,甚至许多社区、养老院等也呈现同样的趋势。终端市场规模迅速建立,并且中长期必然持续扩大。

另外就是智慧交通。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在2022年异常火爆的新能源汽车,诚如我们所知,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程度与自动驾驶等级挂钩,而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又直接关系到用户驾驶安全。

同样,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发展是明确的政策方向之一,那么为了同时兼顾用户驾驶的安全性,智慧交通、智慧道路的建设势在必行。或许在不久后就能够看到有一线城市部分道路作为试点展开相关工作,对道路监控、雷达、传感器等产品的需求逐步显现。

综上来看,2023年确实有不少行业都迸发出了新的活力。然而相较手机这类消费电子市场,工业、医疗、汽车等领域对产品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因此2022年许多供应商都受制于前期复杂、苛刻的认证过程,无法享受产业红利。

进入2023年,市场机会涌现的同时,随着更多企业的前期认证陆续完成,竞争者数量也将不断增加,争夺订单的难度继续升级。另外,有部分领域对普通零部件规格参数的要求并不算高,供应商很难从技术层面凸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一来留给这些企业选择的余地也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