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元宇宙的关键技术(产业元宇宙的企业版图)
来源 | Ivy2022-03-18 19:00:06
元宇宙,这个词诞生的意义可能大于一切,大于任何对她的解读。元宇宙,无疑是颠覆式创新的集大成者,我很希望元宇宙能够遍地开花,扎扎实实的在各行各业展现她的魅力。产业元宇宙的企业版图产业元宇宙的科技大军已经
元宇宙,这个词诞生的意义可能大于一切,大于任何对她的解读。元宇宙,无疑是颠覆式创新的集大成者,我很希望元宇宙能够遍地开花,扎扎实实的在各行各业展现她的魅力。

产业元宇宙的企业版图

产业元宇宙的科技大军已经启程,多家机构纷纷发布了元宇宙图谱,以下仅是一些代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虽然图谱已经产生,但是产业元宇宙的格局远未定型,有可能持续发生裂变。举个例子,比如芯片和云平台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正在发生融合。

随着产业元宇宙的热浪呼啸而来,强化了人们对于芯片与计算无处不在的共同想象。因此,芯片和云平台两个领域很可能会彼此交融、演进发展,出现一类新的公司,权且将他们称为“芯片+计算”超级企业。这类公司将同时具备“芯片设计”和“计算平台”的综合能力,两个部分整合将更加有利于风险控制和扩大营收。

图片


在缺芯和疫情之前,一些云平台企业已经看到过渡依赖于芯片商的供应并不利于长期良性发展。由于造芯流程集中于两种模式,以英特尔为代表的垂直集成模式,集芯片的设计、制造与封测为一体;以及英伟达、AMD等为代表的垂直分工模式,他们仅负责芯片设计,制造业务外包给台积电、三星等代工厂。第二种模式让云平台企业有机会跳过芯片设计公司,直接入局打造自己的芯片。

过去,云平台企业从芯片商那里采购芯片,芯片商要么自己制造,要么将制造外包给代工厂,买卖各方的关系非常固定和明确。现在,云平台企业越来越不愿意将自己独特的需求和对应用场景的理解,直接分享给芯片商,而是通过自研或者定制的方式,结合软硬件打造专属生态。云计算也已经超过IT基础设施的范畴,向上定义软件应用服务,向下定义芯片、服务器等硬件。

搭载通用芯片的云服务器在实际的应用中,势必会造成性能的一部分浪费。因此相当一部分的服务器都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或者需要进行部分配件的调整与革新,也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云平台企业有动力精简不必要的功能,降低能耗和计算成本,进而将这些红利释放给云端用户。

鼓捣芯片并非易事,既大量烧钱,又难短期见效。云平台企业即便资本雄厚,也难为无米之炊,此处ARM和RISC-V在产业链中的重要性逐步凸显。

虽然现在云平台企业仍旧从传统芯片商那里采购,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开起了一条新的链路:跳过芯片设计商,基于ARM或者RISC-V架构定制自己的专用芯片,然后委托代工厂生产制造。芯片到底由谁来制造并不重要,核心在于根据需求定义出产品,并且实现从系统需求、芯片设计到生产制造的全链条打通。伴随着这种变化,台积电和三星等代工厂也乐于扩大自己的客户群,从云平台企业直接获得订单。

伴随着产业链流程的变化,生产关系和话语权也在微妙的调整中。过去,所有的硬件都是这样的流程设计出来的:芯片商设计芯片→云平台企业→最终用户。硬件基于给定的芯片完成,云平台无法改变芯片设计,只是选择购买与否。现在,话语权和决策权越来越多的倾斜到云平台企业手中,由用户的需求反向推动技术的迭代,更深入的推进产业升级。云平台企业一个芯片项目的成败,并不意味着公司大战略的成败,关键在于对差异化需求的把握,以服务于整体生态。

围绕“造芯”的硬件创新已成云厂商必争之地,除国外云厂商之外,国内阿里、百度、腾讯…也已纷纷布局,用于提高自身云平台的性能或者调优服务来满足特定需求和用途。另一股势力,边缘计算领域的企业也有充足的财力、人力,争夺造芯制高点。

“芯片+计算”超级企业,已经初现端倪,未来或将引发更为深远的产业链变化,产业元宇宙的版图也将持续演进。


往期连载(点击题目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