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智慧城市建设要聚焦可持续运营,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城市创新
来源 | 红星新闻2022-03-10 16:28:53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联合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成都发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发起“城势而上”线上高端论坛第二季,17位来自国内顶级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4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红星新闻联合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成都发布、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市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发起“城势而上”线上高端论坛第二季,17位来自国内顶级智库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在4场“线上+线下”主题论坛中展开对话、分享观点,探讨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相结合的公园城市奋进之路。

3月9日,论坛围绕“公园城市如何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展开最后一场对话。

腾讯研究院(未来城市)资深专家、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王鹏以《从公园城市到未来城市》为题在论坛中进行分享。在他看来,未来城市的治理要善用“运营”思路,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城市的痛点难题。

王鹏

王鹏

公园城市会引领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完整变化

红星新闻:2022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其中提出,示范区要着力健全现代治理体系、增强公园城市治理效能。那么在您看来,公园城市示范区,应该如何示范、从哪些方向示范?

王鹏:公园城市不能简单的理解为简单的城市形态,或者城市和公园的简单结合。它其实是用“公园”这样一个易于理解的概念,把未来城市的各种特征和发展目标统一起来。

工业城市会用公园绿地对城市功能区进行分隔,这种情况下,城市中的每一块用地,都是一种固定的性质。而未来城市的空间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和丰富,社会空间、信息空间都会叠加到了实体空间上面。信息空间承载了很多的新的计算连接的能力,于是实体空间和社会空间会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组合。

因而未来城市的功能和人的行为,其实不再需要和特定的功能用地紧密耦合。未来生活、工作、游憩这些行为和空间会高度混合,乃至于融为一体,而不必再分这个地块是居住用地,那个地块是工作用地。那将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和生活方式。

城市里面的用地功能空间也会变得更加小型化、混合化、弹性化,最终可能会变成功能用地镶嵌在生态空间里,成为大公园本底下的一些小斑块,比如说成都平原上的林盘,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符合未来城市空间特征的一种形态。

与此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体系也会有相应的变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未来,与行人更加友好的自动驾驶可能会变成新的主流出行方式。

那么绿地系统、慢行系统就会非常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所以未来的城市绿地不仅不会是边缘化的存在,甚至会形成城市新的发展轴。

由此可见,公园城市会引领整个经济社会运行方式的完整变化。这就需要非常多的试验和落地的示范。

协作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

红星新闻:公园城市必然是更加智慧的。城市的智慧治理当前拥有哪些重要的发展趋势,又有哪些需要突破的关键呢?

王鹏: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其实至少在前面10年里,国内城市在智慧城市的探索中,主要还是围绕一些基本的政务信息化在进行。城市运行的数字化,也主要是聚焦于提高政府的办公效率。

当然,后期各大城市纷纷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智能化探索。为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综合服务的能力,许多城市通过数据的汇聚和打通,纷纷实现了“只跑一次”、“一网通办”,这都是从信息化到智能化演进的一个过程。但是距离智慧化,其实还是非常遥远的。

对于当前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新趋势,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是表面化的需求,深层次的解决。信息化建设的很多现实中的困难,其实根源是传统的工作方式和组织流程。所以说信息化建设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用新技术、新理念,重新再造流程。

第二,是碎片化的需求,系统化的解决。数字政府常被叫做数字孤岛,如果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各部门都从自己碎片化的需求出发,那么只会加剧这种趋势。这就需要有整体系统的高度,将数据的采集、应用、共享等环节统筹起来。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建设大数据管理部门,其实就是希望除了汇聚数据、打通数据之外,通过信息化手段去实现政府、企业、市民之间的充分沟通与协作。协作是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

第三,是运营化的需求,用市场化的思维去解决。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很多原本由政府投资或者补贴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以较低成本自主运行,甚至可以以市场化的方式让企业主体去运行。这个时候政府的角色就改变了,会变成一个基于数据的监管者,以及规则的制定者。

未来在公园城市的探索中,成都也在这些领域先行先试,探索更多的新的模式、场景。

智慧城市建设不能靠单一投资建设,而要聚焦于可持续运营

红星新闻:您曾经提到过以人为本是智慧治理的核心价值导向,全民参与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那么在探索智慧治理的过程当中,应该如何去推动共建共享,让多元主体参与进来?

王鹏:这既是公园城市建设的一个要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一个关键。

在运营和管理分离的大趋势作用下,政府、企业、市民三者的关系需要重新去梳理,他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会共同奔向智慧城市的目标。

以城市更新为例,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存量阶段,老城区和社区的整治提升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主体,这里面就有大量的数字技术可以去发挥作用的市场空间。城市更新、老旧社区改造等等这些投资规模非常大,政府不可能去包办所有的投资和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这个是一个特别需要靠市场化模式实现可持续运营的领域。

例如停车场这类空间运营场景,就是比较简单的容易实现市场化运营的场景。但实际上还有非常多的新场景需要企业多去介入,帮助政府、市民去解决问题,比如老旧社区的节能、社区养老等等。

更深一步来说,如果说把空间规划设计、智慧治理这二者结合起来,把社区中零散的闲置空间,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一体化的设计、规模化的改造、自动化的运维、共享化的运营,那么它就可以去补充我们城市和社区的公共服务体系。然后再加上一些金融工具的灵活运用,这种运营会实现整体的资金平衡甚至盈利。

这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种新的运营模式。其实许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不能靠单一投资建设,而是要聚焦于可持续运营。

运营,就是要靠市场化的机制去引导企业和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的创新,以市场化的方式去解决城市的痛点难题。它会让各类功能场景形成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模式,也会为未来市民、企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城市治理提供平台。

红星新闻:腾讯“企鹅岛”项目的智慧探索,有没有经验可以分享一下?

王鹏:项目的建成还要很多年之后,我们现在还在早期研究的阶段。这种尝试其实就是在探索一种未来城市的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方式、运行方式。

我们会把数字化的能力作为所有系统的中心环节去改造。比如说能源系统,我们当然会响应低碳的要求,在供给方面,会用大量的光伏、风电去解决电力的供给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建设能源互联网这样一种形式,去匹配能源的供需。

可再生能源实际上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我们会通过数字技术去削峰填谷,让一天的24小时里面能源处于稳定供给。包括每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也会变成一个储能的设备。它既是一个需要充电运行的交通车辆,但它不运行的时候,也能变成一个电池去储能,甚至去反哺电网。

所以在我们的预想中,整个的城市的运行会变成一个由数据和信息技术驱动的系统,以此提高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当然更重要的是提高人的感受,让人们不论有什么需求,技术和数据都可以把相应的服务匹配到我们的需求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