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元宇宙何时到来(产业元宇宙将会如何演进?)
来源 | Ivy2022-03-02 14:24:39
元宇宙,这个词诞生的意义可能大于一切,大于任何对她的解读。元宇宙,无疑是颠覆式创新的集大成者,我很希望元宇宙能够遍地开花,扎扎实实的在各行各业展现她的魅力。于是,我开始了这本以元宇宙为主题的书籍的写作

元宇宙,这个词诞生的意义可能大于一切,大于任何对她的解读。元宇宙,无疑是颠覆式创新的集大成者,我很希望元宇宙能够遍地开花,扎扎实实的在各行各业展现她的魅力。于是,我开始了这本以元宇宙为主题的书籍的写作,和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你可以一起加入,方式详见文末。

《产业元宇宙》第3章|产业元宇宙何时到来(4.产业元宇宙将会如何演进?)

产业元宇宙将会如何演进?

先说结论,我认为产业元宇宙有可能先于消费元宇宙成熟,而且产业元宇宙自身的演进将遵循一定的次第顺序。

对于2C,元宇宙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愿景理念,对于2B,产业元宇宙更接近于一整套的技术概念,而不是一个新产品或者新产业。如果将元宇宙视为一个新产品或者新产业,情况非常复杂。2C对于技术的要求更多维,往往要求的是过剩的技术,就是那些今天已经成熟到非常廉价的技术。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虚拟现实,它们的早期阶段都是先在2B场景中应用,然后再到2C领域普及。

如果将元宇宙看待为一套技术概念,那么就有可能与2B的某些场景和需求相匹配。因为很多行业的痛点不是因为新技术的诞生而产生,而是已经存在多年。新技术的涌现,可以为原有的痛点和需求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2C端产品通常面临激烈的竞争,用户选择多,购买带有很强的感性因素,对产品体验的要求高。但是2B端用户则相对理性慎重,关注的核心在于价值创造,更提倡理念和技术上的创新。在2B领域,大家面对的是场景和对象,是确切的物理系统,这个系统中的组织关系和任务也是明确的。比起2C的创造性而言,产业元宇宙更强调可视化、准确性和调优性,比起构建新的场景和体验而言,产业元宇宙更关注确切场景。

在2B元宇宙中,用户更愿意为解决问题所创造的价值买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这些技术不是目的,解决产业痛点问题才是目的。数据不能标准化是痛点、质量需要提升是痛点、资源浪费是痛点…产业元宇宙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获取价值。

我们一般认为2C对于新技术的接受是最快的,但是之前的经验表明,事实恰恰相反,2B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更高,渗透速度也更快。因此产业元宇宙有可能先于消费元宇宙成熟,元宇宙先作为一套技术组合在产业中应用,再逐步演进为新产业,乃至下一代互联网,或许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

《产业元宇宙》第3章|产业元宇宙何时到来(4.产业元宇宙将会如何演进?)

接下来,我们再来分析产业元宇宙成熟的顺序与规律。回顾过去,无论是IT、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每个产业的成熟都遵从固有的阶段划分。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其次是平台工具的丰富,之上才有产生创新应用的环境和土壤。只有先构建好蕴育新应用、新服务、新模式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才能源源不断的激发各种模式创新。

以“滴滴”和“抖音”等应用的出现为例,它们都是4G时代的产物,是在4G网络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突破临界点之后,才形成了能够蕴育它们的环境。2008年,国际电信联盟指定一组用于4G标准的要求,命名为IMT-Advanced规范。201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牌照。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14年10月,三大运营商4G基站总数累计达到70万个,4G用户超过4300万。2014年底,4G用户总数已达9728万户。2015年初,4G用户数超过3G。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全国4G用户数达到5.3亿,这个数据超过了欧美总和。

3G时代,提供出租车预约服务的APP开始酝酿。2014年,嘀嘀打车更名为“滴滴打车”。从只能预约出租车,逐步发展到可以预约快车、专车、代驾等出行服务。截至2021年,滴滴出行用户达5.8亿。抖音于2016年上线,原基础是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2018年第一季度,抖音在苹果App Store下载量达4580万次,字节跳动CEO张一鸣称其成为全球下载量最高的苹果手机应用。

可以看到,产业的成熟是一个自底向上逐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三角形,越是贴近底层的基础设施所触及的用户量和设备数越大。

产业元宇宙的发展逻辑也是遵从同样的规律,基础设施的成熟是先决条件。按照目前被广泛认可的元宇宙七层架构,基础设施层包括AIoT、5G、Wi-Fi 6、3D打印、区块链等技术,正是这些技术支撑了元宇宙中的沉浸式体验、经济体系和创意内容。AIoT位于底层基础设施的位置,她的成熟度对产业元宇宙起到决定性所用。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既然产业元宇宙可能会先于消费元宇宙成熟,那么何时是入手产业元宇宙的最佳时机?也许这个时机不会出现。

每年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都会发布技术的成熟度曲线,几乎每种技术都会经历过山车一般颠簸的旅程,就连Gartner自己也有失误的时候,比如曾经预测“2020年将有260亿物联网设备”,这一论断就被事实打脸,对此我曾做过分析。既然Gartner这样专业的机构都会在判断中出错,我们做好择时,踩中产业的发展节奏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与其预测未来,不如在潮流中寻找相对的确定性。

往期连载(点击题目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