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频频提及「新型工业化」!哪些工业玩家跟上了趟?
作者 | 物联网智库2023-10-17

  9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关工作。会议明确,要深刻分析把握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9月22日至23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的新重要指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自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新型工业化”概念以来,中央和地方已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尤其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2023年9月,中央对新型工业化又有了新的定位——新型工业化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任务”和“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随着2035年的日益临近,一个被反复强调的概念,其重要性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强化。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可谓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理解新型工业化的涵义和要求?目前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哪些?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领先解决方案商,又呈现出哪些发展特点?

  新型工业化的涵义和要求

  新型工业化概念始于2002年党的十六大,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一提法从科技含量、经济效益、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比较优势等五个方面,把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进行区分,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指引。

  历经十数年发展,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新发展理念,继续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相比于此前,这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指挥棒和“红绿灯”,即,坚持以创新为引擎、以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绿色发展为先导、以开放发展为依托、以共享发展为落脚点来推进新型工业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时间节点,提出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2023年4月,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求是》撰文,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点:

  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产业治理现代化水平。

  综观2002年至今中央关于新型工业化的论述,“集约高效、创新智能、安全韧性、绿色可持续、开放协同共享”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推进重点和鲜明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们认为,新型工业化与新质生产力密不可分,二者均强调科技创新、数智绿色和提质升级。

  当前新型工业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目前,我国已基本完成工业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疫后面对内外部不确定风险和冲击,我国工业生产恢复韧性强、发展潜力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23年9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2%和52.0%,环比上升0.5和0.7pct,两大指数均位于扩张区间,我国工业经济景气水平稳步回升。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蕴含着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诸多机遇。

  但同时也要看到,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仍存在一定风险,探索节能减排和绿色创新之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新型工业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仍有待夯实。

  国内外因素交织扰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

  从国际因素看,一方面,新型工业化涉及的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仍未缓解,如高端芯片、数控机床、工业母机等部件,智能制造、开发平台等关键技术对国外仍有较高依存度,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基础不牢,产业链供应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欧美日韩等国产业链供应链回迁本土,或者为寻求低成本而外迁东南亚、南亚等后发国家,以及对关键技术获取限制等做法将对我国产业链安全水平造成较大影响。

  从国内因素看,新型工业化发展呈现出“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空间结构失衡特征,容易导致产业链供应链脆弱化。根据赛迪顾问2022年12月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研究报告》,以各省上榜百强的城市数量来看,前四名省份为山东(14个)、江苏(13个)、广东(10个)与浙江(8个),东部和南部省份较中西部和东北省份有较大领先优势。

  图 2022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区域分布情况

  


  来源:毕马威《智改数转·助造先进——中国工业科技企业观察报告》

  无论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回迁/外迁,抑或国内新型工业化空间结构失衡,都容易使得重大突发事件引致全局产业链供应链遭受重大冲击,这已被近年来国际政经局势动荡和疫情冲击等所一再验证。

  图 重大突发事件对供应链的冲击

  


  来源:清华管理评论《如何提升供应链的韧性》

  探索节能减排和绿色创新之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国制造企业早期发展追求迅速扩张生产规模,管理模式较粗放,导致碳排放失控。

  一方面是企业生产环境复杂,能耗设备分散,对设备的过载、空载状况无法进行实时监控,由于设备管理不到位导致能源损耗大。

  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合理的工艺流程会造成工序能耗高,从而导致产生不必要的碳排放。

  根据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21)》,我国目前仅26%的企业已应用了能源管理平台、23%的企业实现碳排放统计、10%的企业实现了碳资产闭环管理。

  我国能源利用率仅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至少50%的工业耗能以各种形式的余热被直接废弃,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约30%。未来探索节能减排和绿色创新发展之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数绿融合”“韧性高效”已成领先解决方案商的共同主打亮点

  突破上述障碍,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必须发挥数智化绿色化领先解决方案商的赋能作用。笔者在刚结束不久的第23届上海工博会上,对施耐德电气和美的两家提供数智化绿色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印象深刻。

  施耐德电气:打造开放、高效与韧性、可持续、以人为本的“未来工业”

  在本届工博会上,施耐德电气深度解读了“未来工业”前景,并将“开放、高效与韧性、可持续、以人为本”作为未来工业的四大关键特征。

  开放:包括开放的下一代自动化系统,开放的架构,开放的心态,以及开放的生态合作。未来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将更强调开放性、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通过统一标准的开放自动化架构与日益开放的生态圈,任何参与者都可以创建可互操作的解决方案,共同促进协作和共同创新。

  高效与韧性:未来的智慧工厂,将通过管理数字化、流程运营的电气化、供应链一体化,不断提高效率与运营韧性,使其更加稳健、敏捷、高效、节能,从容应对来自上下游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

  可持续: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业软件、自动化系统和能源管理缺一不可。借助数字化和仿真软件,企业对工艺性能、电力、用水、材料进行可视化管理,从而有效优化生产制造流程、提升运营效率,实现智能化能耗管理以及近零废弃。

  以人为本:用技术赋能于人,强化人的能力,借助数字化的运营改变工业领域的工作方式,使其变得更安全、更高效、更具价值。通过数字孪生、操作员培训模拟软件等新兴技术,赋能工业从业者摆脱重复性操作,从事更安全、更高效、更具价值的工作,建立更具活力、更具前瞻性的运营模式,更轻松、更有价值地实现业务目标。

  在开放方面,三年前,施耐德电气发布了基于IEC 61499(可向下兼容61131-3)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面向包括楼宇、数据中心、工业和基础设施四大终端市场提供服务。以软件为中心的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基于“即插即用”的技术架构,具有可移植性、可组态性和互操作性等优势,支持无缝连接第三方应用程序、工具和技术,并可将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集成到控制系统架构中,从而实现设备的定制化集成和基于事件的跨平台运行。通过IT/OT融合,EcoStruxure开放自动化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高效获取和分析生产数据,节省生产时间和成本,最终为工业企业释放前所未有的自动化效率、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高效与韧性方面,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部署多样的数字化运营系统,施耐德电气中国工厂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了8-10%。而且,在对外赋能企业减少投资成本、缩短研发周期的同时,让其资产利用率更高,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快速调整产线,并使其全生命周期具备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可用性、可靠性。

  同时,在供应链环节,施耐德电气缩短供应链条、增加供应商备份、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协同应对,并将相关经验和实践外化,为企业量身定制适合其发展特色的端到端方案,提供覆盖落地辅导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可持续方面,以供应链为例,施耐德电气已打造了涵盖绿色战略、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的端到端绿色价值链。通过部署多样的数字化运营系统,中国区供应链的整体能耗降低13%。除自身实现碳中和外,施耐德电气还承诺204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的碳中和,2050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净零碳排放。

  图 施耐德电气一流供应链建设方向

  


  来源:施耐德电气&清华大学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迈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流供应链——精益、韧性、绿色、数字化》

  在以人为本方面,人社部、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接近3000万人。施耐德电气借助当下的数字孪生、操作员培训模拟软件等新兴技术,正在赋能工业从业者。他们能以“数字原住民”的身份,摆脱重复性操作,从事更安全、更高效、更具价值的工作,建立更具活力、更具前瞻性的运营模式,更轻松、更有价值地实现业务目标。

  此外,施耐德电气聚焦工业自动化的核心控制器PLC,开展5G+PLC变革创新,提出5G+PLC典型系统架构,尽可能承袭传统PLC控制架构,做到对控制程序编写人员和设备制造人员的无感化,降低实施难度,提高便捷性和可复制性。同时,将5G在工厂网络中的应用,由管理层级深入到工业控制层级,使未来云-边-端链接更加扁平化,现场设备更加智能化,从而更好地利用云端和边缘端的算力。

  图 施耐德电气5G+PLC工厂级系统架构

  


  来源:施耐德电气&中国信通院&中国联通《5G+PLC深度融合解决方案白皮书》

  美的:发布智慧工业解决方案,赋能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美的近十年来围绕着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重构价值链,已成功转型成为一家拥有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创新型业务五大业务板块的全球“科技集团”。

  结合自身五大业务板块的知识沉淀,以及十年来源自零碳&灯塔工厂的数字化实践经验和技术能力积累,美的近期推出一体化的智慧工业解决方案。

  图 美的智慧工业解决方案

  


  来源:美的《数字美的智慧工业白皮书》

  美的智慧工业解决方案同样包含三层架构,由下至上分别为底座、产品和解决方案。

  底座是形成产品、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底层支撑。该底座融合了美的多年的管理沉淀、统一的数字化底座和一批核心技术,并且关键供应商均来自内部,具备了确保重要产品自主可控的强大实力。

  产品涵盖软件产品和平台,以及硬件产品两大部分。其中,平台分别包括能源管理平台、美擎工业互联网、物流云平台和iBUILDING。各平台联同所属的模块化软件和IoT硬件产品,通过系统协同,一体化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

  解决方案依据服务的环节/领域不同,主要划分为绿色能源、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和智慧楼宇四大模块,能为工业企业/园区等单位按需提供绿色能源生产配置、制造业数字化升级、高效物流及配套服务、智慧绿色低碳生产办公生活环境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和服务。

  绿色能源:形成了贯穿供给-配置-消费-调控-管理全价值链布局的绿色能源设备和虚拟电厂解决方案。在供给环节可提供工业园区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替代化石能源;能源配置环节可提供采用一二次融合智能开关的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能源消费环节基于高效节能变频解决方案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调控环节通过工商业储能和储能热管理解决方案,提高园区负荷可调性,保障供电;能源管理环节可提供工业园区能源智能量测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历经15家绿色工厂、3家0碳工厂、5家世界灯塔工厂实践,总结沉淀了适配海内外制造业的,端到端全价值链卓越运营灯塔工厂|数字工厂解决方案和黑灯车间解决方案。两大智造方案可全面提供执行层、控制层、平台层、软件层、解决方案层产品与服务,提升企业全价值链、全产业链数字化经营、生产、运维能力。

  智慧物流:建立了端到端全链路数字化的物流运营迭代能力,可为客户提供从原料至成品的生产物流精益数字化变革、线上线下一盘货、To b/C一体化、仓干配一体化及送装一体化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协助企业推动渠道变革、供应链数字化升级。

  智慧楼宇:为楼宇及公共设施提供低碳、能源、暖通、电梯、楼宇控制等产品及全套解决方案和服务,不断提升楼宇建筑智能化程度,改善建筑能耗和碳排放。

  可以看出,以施耐德电气、美的等为代表的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领先解决方案商,均把“数绿融合”“韧性高效”作为了新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一方面,既紧密结合了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重点和鲜明特征,另一方面,也将抢占先机,引领供给端升级趋势。

  写在最后

  除了施耐德电气和美的,华为、联想等领先企业近年也纷纷推出了赋能工业企业“数绿融合”“韧性高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华为在2023年全联接大会上携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亮相,展示了智能光储电站、行业绿电和家庭绿电解决方案和商业应用标杆案例;在供应链领域启动了“大禹计划”,协同供应生态伙伴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对接和场景共建打造ERP+,实现供应生态网络的“韧性+极简”。

  联想2022年7月首度公布“能源管理+设备预测性维护+AI节能” 三位一体能效提升架构和解决方案,可以在传统控制系统之上,结合“AI大脑”保障能源系统高效运行,方案涵盖设备层、边缘层、平台层和应用层,贯穿设备运行优化、建筑能源管理等场景,能帮助企业实现端到端全链条节能降碳;此外,联想还通过内生外化,结合自身多年实践打造全栈智能化解决方案,覆盖企业研、产、供、销、服全生命周期,全方位赋能中国制造企业升级跃迁。

  领先企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均在加快调整和优化,拥抱新型工业化大势,瞄准“数绿融合”“韧性高效”等新重点和新方向发力。

  新型工业化发展仍任重道远,同时,要求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时间截点(2035年)日益临近。国内相关解决方案商下一步亟需瞄准“集约高效、创新智能、安全韧性、绿色可持续、开放协同共享”五大重点,加快锻长板、补短板,在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中取得更大发展。



热门文章
  双节长假后,大家疲于7天工作日的时候,通信圈、物联网圈倒是好不热闹。  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扎堆发布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华为带来了5G-A、天翼物联提出智能连接整体方案,中国移动也带来了诸多干货
2023-10-17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