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由物联网智库与挚物AIoT产业研究院主办的“2021中国AIoT产业年会”在深圳盛大举办,本次大会共吸引近1000名线下参会者和20万+线上参会者,这篇文章将与你分享我在当天大会上的核心演讲内容《寻找智联网未来的机遇》。
全文字数:5400字,写作用时:180分钟,阅读时间:18分钟
物女皇:思考AIoT的跃迁机遇
这是我在【物女心经】专栏写的第240篇文章。
12月9日,由物联网智库与挚物AIoT产业研究院主办的“2021中国AIoT产业年会”在深圳盛大举办,本次大会共吸引近1000名线下参会者和20万+线上参会者。
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智”微见著,踏“物”寻机。
“智”微见著,源于成语知微见著,原意是通过事物发展的微小细节,洞察其实质与发展趋势,而在AIoT产业发展过程中,智能化也在逐步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仍存在一些未被智能化辐射的细枝末节,以小见大,一方面,我们应该通过AIoT在不同领域落地的细节来洞察趋势;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进一步拓展AIoT在更加细分领域的应用。
踏“物”寻机,源于成语踏雪寻梅,原意是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而在数字化时代,物联网无疑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底座,各行各业都在借助AIoT、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进行业务创新,甚至是商业模式转变,在探索中寻找新机遇。
时值岁末年初、新旧交替之际,站在数字经济时代AIoT快速发展的关键节点,来自特斯联、移远通信、联想集团、中移物联网、华为云、施耐德电气、移柯通信、EMQ映云科技、吾爱易达、希捷科技、星纵智能、艾灵网络的企业代表,分别从AIoT产业“端-边-管-云-用”不同版块,以及技术与应用的不同维度,分享了其创新产品与落地成果。
而我本人,在本次大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寻找智联网未来的机遇》。在演讲中,我对当下AIoT产业的发展阶段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并且呈现了AIoT正在面对并值得把握的两大机遇。这篇文章与你分享我的核心演讲内容:
AIoT当下的发展阶段和特征
机遇一:产业元宇宙
机遇二:AIoT+双碳
2021年,我们虽然都觉得特别难,但是当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很难的时候,最难的时刻往往已经过去了。
根据物联网智库统计,2021年1月-8月,AIoT领域融资事件共304起,其中141起发生于物联网应用领域,包括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商业、智慧城市、车联网等,在产业整体融资中占比46.4%。
大量优秀的物联网应用端企业涌现,积极探索,AIoT市场逐步呈现百花齐放状。
大量创业企业涌入物联网相关的半导体市场中,并获得资本追捧。网络安全、传感器、通信、云平台/云服务、大数据等物联网核心能力供应企业,也分别占比7.6%、5.9%、3.6%、3.3%、2.6%,受到资本持续关注。
来源:挚物AIoT产业研究院
2021年1月-8月中国物联网投融资事件分布(单位:%)
同时,北交所开闸,对AIoT产业发展和资本市场带来巨大变革。
北交所的设立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直接相关。AIoT领域中有着大量中小型创新企业,因此北交所的设立对物联网企业而言是明确的利好,为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渠道之外,也增强了市场流动性,促进了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
根据挚物AIoT产业研究院统计,符合北交所上市条件的新三板物联网企业共有191家。依照北交所《上市规则》,可以申请到北交所上市的新三板物联网企业,目前总市值为1341亿元,并有望在两年内达到5千亿市值。AIoT企业将是北交所市场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AIoT进入到产业增长期,我们发现各种各样的“AIoT+”企业,以及他们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AIoT+”企业带来的变化是从产品为中心到服务为中心。
产品稀缺的时代过去了,生产线的效率极大提升。在进入了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之后,更好的服务是稀缺的,我们需要提高服务的效率。
相关的例子我们都知道很多,典型的比如工程机械,这是最早开始做“以租代售”的产品。但是如果我买了之后,斗齿坏了,以前我得休息两天,等修好了我才能继续挖。现在我可以通过预测性的维护,很快就有运维的团队帮我来维修挖掘机,而且还可以帮我更好的分析挖掘机怎么运行,能够更省油。
第二个变化,一旦我们将眼光聚焦到服务,我们会发现在支撑AIoT企业发展的路径上,主导的力量发生变化。我们正在从发明家、工程师、消费者时代,迈入开发者时代。
什么是开发者?就是他们把自己的知识融入到产品中,促进产品的迭代和发展。
开发者有可能来自于之前企业里的工程师,有可能是来自于之前的消费者,也有可能来自于企业外的爱好者。
刚才的例子里每个人的生活可能有点儿远。这里举个近的例子,来自一个教训,不能和爱做饭的朋友聊天。聊天之后,入坑了上面这个智能料理锅。
WiFi、多功能这都不算什么,这个锅把食材量化和数字化到虚拟世界,然后烹饪出各种美食。这不仅仅是一口锅,简直是一个不会行走的机器人。烹饪发烧友们的菜谱和经验,通过虚拟化的建模,可以复制给任何人。我也可以下载别人的菜谱,学习别人的烹饪经验,复制或者改良。
我不仅可以看到和模仿别人的菜谱,还可以贡献我的黑暗料理秘诀。我们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可以贡献我们的自己的食谱,我们每个人都会变成一个开发者来融入这个产品的迭代。原来每个爱做饭的人都是一位开发者。
第三个变化,伴随着这个产品的迭代,我们就会发现商业模式会发生变化,从单边平台、双边平台,进入到多边平台。
这口锅串联了哪些人?制造商、消费者、食材供应者、菜谱开发者等等......围绕这个锅,它就形成了一个多边的平台。
在《平台战略》这本书里面曾经定义过三类的平台,单边平台、双边平台和多边平台。分别对应规模效应、网络效应和生态效应。真正的生态效应是能够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商业业态。
正如你所见,在AIoT当下的这个阶段,很多创新的“AIoT+”企业会诞生,无论是产品、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都将被重构。
AIoT产业增长期的这些变化,有哪些机遇是值得把握的?
领先一步是科技,领先两步是科幻,领先三步是没啥用。在很多物联网人看来,元宇宙可能就是没啥用。
但是当我与微软CTO韦青交流的时候,他的话点醒了我,他说元宇宙不仅有用,而且物联网人应该主动把握metaverse的话语权。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元宇宙的特征与AIoT的特征非常一致。
元宇宙的典型特征,包括它是由大规模协作完成的,自组织的经济体,元宇宙中的共识不断进化,各种资源极度丰饶,有利于生活的创新。
当我们在描述元宇宙的时候,这些都是物联网的典型特征。
其次,Metaverse=Meta + Universe,既然Meta是“形而上的Universe”,那它本身就应该包括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两部分。
典型的产业元宇宙应用已经有了吗?很多,其中典型的例子是导航、智能楼宇,以及多种智能硬件。比如,刚才的智能料理锅,也是产业元宇宙的应用之一。
我们仔细想想,导航和料理锅是怎么实现的?导航需要把物理空间的所有轨迹完全数字化;料理锅把火候和各种食材建模,然后将其以标准的、无歧义的方式映射到赛博空间里。在物理世界里你想去任何地方,导航都可以在赛博世界里帮你提前规划;你想吃的美食,料理锅按照数字化菜谱将各种食材进行烹饪。最后导航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料理锅把佳肴置于你的面前。
所以,对于物联网人来说,元宇宙不仅有用,而且我们已经在用。
说到元宇宙的底层支撑,工业互联网和工业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李杰教授告诉我,其实是我们非常熟悉的CPS,信息物理系统。
在这种技术逻辑的约束下,无论称之为元宇宙、虚拟空间、赛博物理系统、数字孪生还是物联网,其实都有异曲同工的妙义。
而且元宇宙中包含的硬件、计算、网络都与物联网紧密相关,所以我们应该齐心合力将远程拉回到自己的地盘。
元宇宙让我们每个人同时具备两个身份,现实身份和数字身份,活跃在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
我们可以按照人的不同身份在现实和虚拟的介入深度不同,把元宇宙分为四个象限:
数字孪生:我们都很熟悉,数字孪生把现实事物映射到虚拟空间;
数字原生:数字世界里原生出来的很多东西,和现实世界没有对应关系;
现实复现:现实场景在虚拟世界进行重现,数字人融入在虚拟世界中重构的现实;
现实改造:真实场景根据虚拟世界的优化,实现改进和提升。
元宇宙让我们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生的状态。
在这里需要强调一个区分,我们物联网人共同建设的不是社交元宇宙,而是产业元宇宙。
扎克伯格提出的社交元宇宙是让人类完全沉浸于虚拟空间中,但虚拟空间本身也有一个特点,就是能够以极小的成本和极快的速度,无底线、无限制的满足人类的欲望。无论男女、无论老少,如果不加引导,全都能够在虚拟空间里享受到物理空间无法实现的快感。
所以说,扎克伯格定义的社交元宇宙,是让人们沉浸在虚拟世界,干脆不要出来。而我们所倡导的产业元宇宙,是让虚拟世界帮助我们,让我们更好的生活在现实世界。
元宇宙的定义仍在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从元宇宙第一股Roblox,到扎克伯格的Meta,到英伟达Omniverse,再到微软、高通纷纷提出自己对元宇宙的解读...元宇宙正在逐步从社交端,进入产业端。
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把Metaverse拉回到物联网,这里本来就是我们的地盘。
怎么拉回来呢?这里要提到一段旧事,百年之前,我们中国人的前辈,从西方引进了一种叫Metaphysics的先进知识。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翻译元宇宙的逻辑,Metaphysics应该被翻译成“元物理”。然而,我们的前人们却将其翻译为“形而上学”。
为什么要纠结于翻译这个问题呢?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能否将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一个名词背后,隐藏着的是对事物的理解,再背后则是对这个事物的定义和标准。
所以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解读元宇宙。Metaverse,我们暂时用“元宇宙”作为翻译。
元宇宙不是简单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也不是2D或3D,甚至不一定是图形化的。
元宇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是一种对物理空间、位置距离和现实物体的不可阻挡的数字化和虚拟化。
元宇宙创造了一个始终在线的、不断被刷新的实时世界,拥有无限量的人、物、事,参与其中,人们不仅可以自由生活,还可以自由创造。
元宇宙,就像人工智能一样,就像修炼成佛一样,是一个终极愿景。
AIoT企业参与元宇宙有多种方式。
目前大家普遍使用7层架构来分解元宇宙,由下到上分别是:第1层:基础设施层;第2层:人机交互层;第3层:去中心化层;第4层:空间计算层;第5层:创造者经济层;第6层:探索与发现层;第7层:体验层。
物联网、5G、AI是元宇宙的基础设施,是人们进入元宇宙的钥匙。这把钥匙就在我们手中。
如果说元宇宙让人看来是没啥用,那双碳则让人觉得是super远。
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到碳达峰,我们差不多是五、六十岁,碳中和的时候,我们差不多八、九十岁。
但是虽然时间远,但是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为什么这么说?
我列举几个数据,大家知道欧盟是什么时候实现碳达峰的吗?1979年,美国在2005年实现碳达峰,同时欧盟、美国都把碳中和的目标时间定在了2050年。
如果把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段定义为下半场,那么欧盟的下半场有71年,美国的下半场有45年。
而我们还需要9年才能进入到下半场,而且留给下半场的时间只有30年。
所以为了更快的实现,看中和我们必须综合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这时候物联网、5G、AI就可以发挥作用。在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过程中,AIoT当然不能缺席。
而且我们物联网助力碳中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什么说有优势?这里面有两个类比,第一个是碳中和与AIoT的建设逻辑是类似的,大家都面临了一个高度碎片化的市场。
第二个类比是国家在推进碳中和的意愿,与当时推进集成电路的发展意愿一样坚决。
第一个类比,碳中和与物联网一样,都是面临碎片化的问题。碳中和解决思路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需求和赋能性的技术,并没有很多共性的地方。对于我们物联网来说,我们经常面对这样的碎片化的长尾需求,所以我们很知道如何应对这样的一个市场的情况。
第二个类比,现在碳中和的发展阶段很像6年前的集成电路产业。2014年9月国家成立第一个集成电路大基金,规模是980亿。类比的是2020年7月,国家发了第一个国家绿色发展大基金,规模是885亿。所以,碳中和是我们值得把握的大机遇。
物联网助力碳中和的底层逻辑围绕以下3点展开:
1.物联网助力监测碳排放
改进的基础是记录和了解。比如在苹果披露的碳足迹中,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最多,占比76%。其次是产品使用和产品运输中的碳排放,分别占14%和5%。
2.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结合预测和减少碳排放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分析,使用AI可帮助减少26~53亿吨的二氧化碳,占减排总量的5%至10%。
3.物联网与区块链结合促进实现碳中和的收益
为了监督企业实现碳减排,还需要一些配套的设施,比如碳交易。有些企业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碳积分,另一些企业则是把出售碳积分发展成为自己重要的收入来源。比如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公司出售了5.18亿美元的碳积分,这几乎相当于其全部税前利润。
很多AIoT企业正在积极拥抱碳中和,比如施耐德电气发布了《工业碳中和之路白皮书》,用智能化手段帮助工业企业实现碳中和。白皮书提出一整套面向“双碳”目标的可落地方法论:碳金矩阵,推动企业实现卓越减碳。
施耐德电气的碳金矩阵图
不同企业可以从不同环节切入,减少碳排放。对于生产、加工与制造型企业,可以从原料、生产、分销、使用和回收等五大环节入手,利用物联网将整个价值链连通,助力实现碳中和。
----写在最后----
物联网从诞生到今天,变得越来越复杂,不断融合了各种概念,比如5G、AI、区块链,甚至元宇宙。
智能时代,各种技术之间的状态,是之前从来没有过的。如今的各种技术,形成了一种罕见的“叠加态”。这种叠加态,让物联网的发展充满了挑战。
但正是因为挑战与复杂,创造了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让物联网的探索之旅充满了各种乐趣与机遇。
作为本次产业年会的“重头戏”,挚物AIoT产业研究院重磅发布了最新版图谱与报告,助力产业人士梳理产业链脉络,探究最新趋势。
全套图谱与报告包括:
2022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与报告
2022中国5G产业全景图谱与报告
AIoT+区块链子图谱
全新推出的网连子图谱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及高清产业全景图,请关注物联网智库微信公众号并在后台回复关键词【2022图谱】